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常识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六) |
"58.酸枣仁 酸枣仁又名枣仁、山枣仁、刺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 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能。 酸枣喜温暖干燥的环境,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野生或栽培于向阳山地、山坡、路旁及浅沙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市、区250个左右的县(市、区、旗)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如:下表。以河北野生产量大,河南家种产量大。 全国酸枣仁产区分布表,河北省分布县数52,主产区平泉、邢台、平山、内丘、迁西、赞皇;山西分布县数40,主产区石楼、吉县、襄垣;辽宁分布县数14, 主产区绥中、辽阳、凌源、盖州、建昌、朝阳市;山东分布县数58,主产区牟平、莱芜市、龙口市、莱阳市、胶南、济南市、淄川市、临淄市;河南分布县数16,主产区鹤壁市、淇县、浚县、林县、卢氏、淅川;陕西分布县数13,主产区宜君、延川、延长、洛川、宜川、富县、耀县。 由于酸枣仁是养心安神的主要品种,用量较大。建国初期,全国收购与销售量分别为400吨和300吨;80年代初期分别达到1800吨和1500吨,各增长3.6倍。 酸枣适应性强,分布面广、资源丰富。采挖加工术简单。今后开发利用,首先应加强资源保护和更新,使酸枣仁的收购和市场需要保持相对平衡。其次,加强综合利用的研究,酸枣除种仁供药用外,树根、树皮、鲜叶亦可药用。酸枣肉可做食品或保健饮料。因此,要进一步开发酸枣的经济优势。59.广藿香 广藿香别名藿香、枝香、正枝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 广藿香属亚热带植物,喜生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我国广东、海南及广西有栽培。主产广东省广州市郊的石牌,称石牌藿香,品质优良,闻名国内外。肇庆市、云浮、高要县产量亦大,质量亦佳,称高要藿香。湛江、茂名市及徐闻、吴川、海康、廉江、电白、化州、信宜县均大面积种植。海南万宁、屯昌、琼山、琼海县产藿香,称海南藿香,主要为工业原料。 广藿香原产菲律宾、印度和马来西亚。50年代,广东藿香生产规模较小,正常年收购量100-200吨,产销基本平衡。60年代到70年代全国的藿香生产和供应一直比较平稳。70年代末期,由于蒸馏藿香油畅销,原料用量增加。海南藿香大量生产,收购量高达5000吨,后因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藿香油出口数量突然减少,造成藿香的严重积压。 80年代初,除保持石牌、高要等地广藿香生产外,海南藿香基本停产。 广藿香的种植应合理布局,广东老产区以生产石牌藿香和高要藿香为主,供应国内市场和正常的出口需要。年收购量保持在1500 2000吨为宜,海南藿香主要做藿香油原料。内外贸要加强协作,搞好国内外市场预测,减少生产中的盲目性,做到内外兼顾,协调发展。 60.石斛 石斛别名吊兰,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 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能。 石斛属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湿润、荫蔽的环境。附生于热带、亚热带的林木上或林下岩石上。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以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产量较大,销全国并出口。如: 全国石斛产区分布表,广东省分布县数41,主产区电白、惠东、信宜、乐东、海南、陵水(海南)等;广西分布县数25,主产区德保、天峨、武鸣、凤山、都安、田林、巴马等;云南分布县数60,主产区沪水、贡山、兰坪、福贡、景谷、镇沅、澜沧、江城等;贵州分布县数59,主产区正安、务川、紫云、罗甸、独山、平塘、兴义、荔波、安龙等;四川分布县数78,主产区夹江、洪雅、合江、沪州、荥经、美姑、木里等。 石斛以野生为主。1957年全国干、鲜石斛年收购量约700吨。主产区广西,50年代年平均收购200吨;60-70年代,石斛的收购量逐年增加,1974年高达10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逐步下降,1981-1983年平均收购280吨。云南野生资源较为丰富,因交通不便,运输路线长,开发利用不足。贵州、四川等省因长期开发利用和生长环境发生变化,野生资源明显下降。为保护野生资源,70年代起,四川夹江等地采取新技术,利用岩石、土坎,大规模开展人工培植,获得成功。 石斛野生资源不足,为保证日益增长的药用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要有节制地开发利用野生资源。要大力发展家种,不断研究和推广石斛的栽培技术,加快生产步伐,尽快满足需要。 61.青蒿 青蒿别名苦蒿、臭蒿、香蒿等。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能。 青蒿喜温暖和较干燥的气候环境。野生于旷野、山坡、河岸、路旁等处或栽培于低山以下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以四川、陕西、河北、河南等省产量大,常有调出。其余各地多自产、自销。 青蒿多用于民间防暑、治疟。其抗疟功能,早在公元300年左右的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即有记载。1975年,全国对青蒿抗疟疾的系统研究,确定有效成分为青蒿素。目前,青蒿除作传统中药使用外,大量用作医药工业原料药提取青蒿素。四川酉阳、南川等地除野生青蒿外,还大量栽培,供药厂生产青蒿素片。 我国青蒿资源比较丰富,但很分散。传统中医配方用药,采用野生资源可以满足需要。作为医药工业原料,野生资源已供不应求,应适当考虑扩大人工栽培。62.细辛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opoides Fr.Schm.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前两种习称“辽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能。 细辛喜阴凉湿润,耐寒,忌强光直射,忌粘土、积水。野生于富含腐殖质的背阴坡或林下、林缘、灌丛等处。北细辛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有少量分布。汉城细辛分布于吉林、辽宁。华细车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在60年代以前,细辛以野生品为主。由于长时期的开发利用,辽细辛野生资源减少,长期供不应求。为解决供求矛盾,辽宁、吉林从60年代起进行野生变家种试验工作,70年代以后进入较大规模生产,产量大幅度提高,平均亩产约200-300公斤,高产可达1000公斤。80年代初期,辽宁、吉林累计栽培面积近2万亩,收购量超过170吨(其中大部分为栽培品),80年代末期,全国辽细辛留存面积达2.8万亩,年收购量600吨,加上野生细辛,大大缓和了供需矛盾。 今后,要做好保护野生资源,加快还细辛人工栽培步伐,建立生产基地,是细辛发展的方向,预计每年收购700~800吨可满足市场需要。63.荆芥 荆芥别名假苏、四棱杆蒿、香荆芥、线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peta 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能。 荆芥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野生或栽培于低山、丘陵或平坝。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分布。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产量大。全草以江西商品为佳,芥穗(花序)以河北商品质量好。 荆芥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单,各地皆产。多年来,各地荆芥的生产和销售,实行自产自销为主,调剂为辅,以销定产,以购促销原则,购销同步发展。既保证了药用需要,又未出现商品积压。 荆芥经济价值不高,生产容易被忽视而影响市场供应。但是,荆芥产地多,增产潜力大,生长期短,技术简单,也容易出现盲目生产。凡有条件的地区,应立足自给。销区应与产区挂钩,协调产销关系,稳定生产,保障供应。荆芥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品种,应在保证正常供应情况下,适当贮备,以应急需。 64.麻黄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x C. 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并可用作医药工业原料。 麻黄,耐寒、耐旱、忌水浸。野生于荒漠、丘、干燥坡地、浅沙干草原或向阳多石山坡等较干燥地区。常成片丛生,形成单一或简单植被群落。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上、沙土、壤土均可栽培。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市、区300余个县(市、区、旗)。主产内蒙古、吉林、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区。如: 全国麻黄产区分布表,新疆分布县数63,主产区和硕、托克逊、轮台、柯坪、库车、吐鲁番市、拜城、鄯喜、哈密市、温宿、新和、木垒、且末、精河、策勒、温泉、巴里坤、博乐市等;内蒙古分布县数41,主产区阿鲁科尔沁、巴林右旗、鄂托克前旗、开鲁、奈曼旗、赤峰市、科尔沁左翼中、科尔沁左翼后、敖汉旗、扎鲁特旗、鄂托克旗、翁牛特旗、化德、林西等;青海分布县数25,主产区共和、同德、黄南、贵德、海晏等;吉林分布县数7,主产区通榆、洮南市、乾安、长岭等;甘肃分布县数21,主产区古浪、民勤、景泰、天祝、通渭、定西等;山西分布县数71,主产区五台、离石等;河北分布县数15,主产区蔚县、阳原、怀来、宣化等;陕西分布县数9,主产区定边、吴旗等。 麻黄主要用作医药工业原料。随着麻黄素需求量的增长,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麻黄资源迅速开发。尤其是进入80年代,麻黄生物碱在国际市场走俏,价格大幅度上涨,有麻黄产区相继建立生产厂,进一步加强了麻黄的消化能力。1983年全国收购麻黄3.3万多吨(不包括部分厂家自收自用部分),比1957年增长94%,但远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厂家停工待料,争购原料,使麻黄资源遭受很大破坏。 麻黄的后备资源不足是问题的关键。首先应控制麻黄生物碱的生产量和出口量,调整生产厂点,控制生产规模,减少原料消耗,以利麻黄资源的恢复。其次,利用麻黄耐旱、耐寒、耐瘦脊的抗逆特性和西北地区广阔的土地资源,进行麻黄的野生资源抚育,进行人工试种,既能充实麻黄资源,又能保持水土、抵御风沙、恢复生态。另外,尚有7种麻黄属植物在部分地区作麻黄入药,应系统研究,寻求新的替代资源。 65.薄荷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k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能。 薄荷野生或栽培于阳光充足的丘陵或平坝。吉林、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市、区均有分布。以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产量大,江苏的质量好。苏薄荷主产江苏太仓等地,为地道药材。 薄荷在明代以前广为家种,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建国初期,全国年产量2700多吨,收购1200吨,销售600吨左右。60-70年代,各地以自给为主,按需生产,供求关系比较协调。如1960年收购1000吨,销售1033吨;1970年收购1343吨,销售1262吨。70年代末期,特别是1978年薄荷产量大增,全国收购量达3700多吨,销售1700吨,出现积压。1980年前后调整生产,1983年收购1500多吨,销售2400吨,供应偏紧。 薄荷的产地多,用量大,经济价值不高,生产容易被忽视。但是薄荷生长期短,生产技术简单,增产潜力大,所以产、销起伏较大。因此,凡有条件的地区应生产自给;不能自给的地区应与产区挂钩,固定产销关系,稳定生产和供应。苏薄荷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安排和调整生产。 66.杜仲 杜仲别名木棉、丝棉木、玉丝皮。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nz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 杜仲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海拔800-1500米的丘陵、山地。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省。以贵州、四川及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如: 全国杜仲产区分布表,贵州省分布县数80,主产区遵义、湄潭、赤水、正安、习水、仁怀、黔西、毕节、金沙、大方、印江、贵定;四川分布县数120,主产区广元、平武、青川、旺苍、万源、通江、白沙、城口、巫溪、古蔺、武隆、酉阳、黔江;陕西分布县数57,主产区略阳、宁强、岗皋、石泉、平利、镇巴、城固;湖北分布县数53,主产区兴山、长阳、鹤峰、恩施、建始、巴东、咸丰、利川、竹山、竹溪及神农架;湖南分布县数31,主产区慈利、永顺、大庸、桑植、龙山、兰山、双牌、绥宁、涟源、桂东、酃县、平江。 过去,杜仲多用野生。建国前,四川、贵州年产20O吨左右。建国初期,全国年产1000吨。70年代以来,国家大规模扶持杜仲生产,1975-1980年,全国年平均收购700吨。80年代中期,年收购量上升到1500吨,其中1985年收购量达3000吨。 杜仲系多年生木本药材,由于长期开发利用,以及近年连续发生抬价抢购,乱砍滥市场管理,以法治林,严禁乱砍滥伐,是保护杜仲资源的重要途径。此外,建设杜仲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植树造林发展生产,增加后备资源。 67.牡丹皮 牡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等。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 牡丹喜温和、向阳、雨量适中的环境,野生或栽培于中山、浅丘、平坝、河谷地区。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均有分布。主产安徽铜陵、南陵、青阳县,以铜陵的“凤丹”最驰名。其次,四川垫江,湖南邵东等地产量大,质量亦好。 牡丹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1924—1926年,安徽铜陵、南陵两县产量即达900吨。建国初期,全国年收购量500吨。70年代中期,由于主产区扩大种植面积,新产区又大量引种,产量迅速增加,年平均收购量2850吨,70年代末期,各地种植的牡丹相继收获,产量大增,年平均收购牡丹皮猛增到4000多吨,出现严重积压。经过几年的调整,80年代中期,牡丹皮库存结构开始改善,生产逐步恢复。 牡丹皮产地较多,药用需要量不大。因此,生产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巩固老产区,发展优质产品。要加强市场预测,建立产销关系,稳定生产。根据全国的药用需要,目前,牡丹皮的生产每年控制在2000-2500吨为宜。68.厚朴 厚朴别名厚皮、赤朴、列朴、川朴、温朴等。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halis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lnalllf Rehd. et Wik.var.bileda Rehd.et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其花亦供药用。 厚朴喜凉爽、湿润的气候。野生或栽培于中、低山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其中,厚朴以四川、湖北为中心,湖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均有分布。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商品称川朴,又称紫油厚朴。凹叶厚朴以闽、浙、赣为中心,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亦有分布。以浙江、福建产量最大,商品称温朴。川朴,温朴,均销全国并出口。 厚朴商品一直来源于野生资源。建国初期,全国年收购1000吨。由于长期砍伐厚朴,野生资源逐年减少。60年代末期,收购仅几百吨,市场供应非常紧张。1972年以来,国家对厚朴主产区进行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厚朴产量有较大增长。1978年收购2000吨,销售1600多吨。1980—1985年,全国年平均收购2500吨,产销基本平衡。 由于厚朴生长年限长,药用量大,野生资源濒于枯竭。目前,商品主要以家种为主。大力营造厚朴林,建立巩固的商品基地,增加后备资源是厚朴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加强厚朴林的抚育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提高厚朴的加工技术,保证商品质量。 69.黄柏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amureseRupr.)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能。前者习称“川黄柏”,主销我国南方,并有出口;后者习称“关黄柏”,主销我国北方,亦有出口。 黄皮树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栽培于山坡、宅旁、路边湿润处。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黄檗喜湿润、寒凉气候,耐寒、怕涝,野生于低山疏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川黄柏分布广,但蓄积量有限,经过长期开发,野生资源很少,长期供不应求。建国后,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等南方各省大力植树造林。截至1989年,造林留存面积64.8万亩,年产量1150吨。其中上产区四川造林留存面积42.4万亩,年收购约900吨。关黄柏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产区黑龙江。建国后平均每年收购约510吨,1985年收购14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黑龙江每年调供省外及出口黄柏380余吨,占年均收购量的69%。 黄柏为多年生木本药材,资源破坏比较严重。川黄柏虽然发展快,但提取黄连素的原料——三颗针等资源减少,大量转向用川黄柏度提取黄连素,砍伐和偷盗川黄柏情况十分突出,黄柏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应利用法律。政策、乡规民约等加强黄柏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应有节制地开发关黄柏,并研究应用近缘种,开辟新资源。" |
不孕 痛风 黄褐斑 月经病 胚胎不良 子宫肌腺病 口臭 鼻炎 牛皮癣 产后寒 乳腺增生 输卵管不通 粉刺 胃病 蛇胆疮 多动症 肌瘤囊肿 血小板减少 歪嘴 肾炎 关节炎 荨麻疹 卵泡不长 扁桃体肿大 梦游 头痛 腰腿疼 脉管炎 阳痿早泄 股骨头坏死 腹泻 便秘 脊柱炎 打呼噜 精子异常 肝胆肾结石 失眠 贫血 颈椎病 胆囊炎 卵巢早衰 焦虑抑郁症 口疮 崩漏 心肌炎 白血病 眩晕晕车 三叉神经痛 肝癌 遗尿 高血脂 胰腺炎 小儿厌食 过敏性哮喘 紫癜 久咳 脂肪肝 滑膜炎 前列腺炎 子宫角妊娠
小儿泡脚主治:厌食 腹痛 腹泻 咬指甲 易感冒 咳嗽